读书与表达能力

来源:知乎 发布时间:2021-09-30 08:07:10 作者:icter 阅读量:643

作者:虎山行不行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89136200/answer/2146257258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不会。

甚至多读书才会对语言表达能力产生一些异变,这种异变是好是坏见仁见智。

现代医学把人的语言功能分成听说读写,以及复述和判断(存疑)等六种细化指标。

这里头咱得注意,尽管都隶属于语言功能,但是大脑支配每个细分功能的中枢,位置可是不一样的。

具体都在哪我就不掉书包了,有兴趣自己查文献去。

这个也好理解,比如听和说,一个是输入端一个是输出端;读和写也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。

你就把大脑理解成个地球,输入和输出就是把地球上某种原材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。

没准某一种矿是从南美拉过来的,但输出的过程却是在中国某工厂给矿加工成品,再卖出去。

南美离中国有多远,你脑子里听和说之间的距离就有多远。

题目里边说的长期不读书和表达之间的关系就简单了。

听和说是一套,读和写是一套。

则语言表达的原材料是多听多交流,而不是多念书。

你非让我举例子,我就告诉你村口张奶奶是文盲,一辈子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,但你惹她试试,能絮叨你三天三夜不带重样儿的,表达能力半点不弱于郭德纲。

那为什么我说念书多了反而会异化表达呢?

书本里的内容啊,你可以理解成是作者用文字进行的一场个人演讲,自说自话。

著书的过程是没有互动的,作者自洽的全是自己的逻辑,而且会用上精妙的修辞和引喻。

这就造成了爱好读书的人,潜移默化就习惯了这种精微且连贯性强的表达模式,也会不自觉的在个人语言表达中,暗合此逻辑。

我们见过很多人,一肚子墨水,但你问他点什么,他得楞一会神才回答你。

愣神的过程其实就是他语言中枢按照书本逻辑组织词汇的过程。

还有一些人明明非常有想法,但他表达欲越强的时候,说话越结巴,或者口头语越多。

结巴,是他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,一时造成舌尖拥堵。

口头语的每一次重复,都是他脑子里的语言中枢喘口气的机会,因为它在疯狂输出,技能CD了。

想想你们大领导说话,要么是慢条斯理,要么是一句一个“啊”,三句一个“嗯”,这都是大脑在极速运转,仍然跟不上嘴的表现。

所以你们看一些书家的访谈节目,他们要么是语句迟缓,或者是稍作沉吟就连珠炮似的突突出来一梭子话,逻辑严谨辞藻华丽,三环套月一气呵成。

因此,念书多的人,说话大多是俩模式:语言便秘&语言窜稀

这是好是坏,不能定论,反正听者遇上这一路高手,耳朵和脑子都够喝一壶。

至于日常遇到的,我们见过一些销售或者商务工作者,说话巧舌如簧气吞江海,但你让他写个500字工作报告,他哭了。

他们未必读过很多书,但不影响口头利索。

这就好像是,战国时期内些大纵横家,游历各国,捭阖八荒,席地而坐,能把当朝天子都侃蒙了,但他们中极少有人有什么著作流传后世。

所以,语言表达能力,重点在于见招拆招,你有来言我有去语,不求逻辑严谨,但求能接上现挂就行。

这跟读书得来的知识储备不能说没有关系,但念书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决定要素。

往我们身边看

你会发现班里次次零分作文的吊车尾,大家在群里聊天,他嘴叭叭的比谁都会唠。

网络聊天的信息属性,就更接近口头表达习惯,而不是书面表达习惯。

所以表达能力的重点是交互,是短句传递信息的模式。

而阅读能力的养成,重点在于长篇累牍的信息表达。

会说的人,必定是个会听的人,他们能抓住对方语言中的重点信息,再以短信息陈述自我观点。

而会阅读的人,则更擅长用逻辑和知识储备,来自证对事物观点的合理性。

前者重结果,后者重过程,不是一码事。

当然了,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又会说又会写类似李白孔明之流的人物,但往往他们结果也就那样……不是国破身死,就是潦倒寿终。

莫非是天妒英才?

附件1:2146257258
ICTER.cn | 1999 - 2023  网站地图
Catfish(鲶鱼) CMS V 6.7.3